索引号 | 620722059/2025-00099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生成日期 | 2025-02-12 11:33:17 | 是否有效 | 是 |
政策解读链接:《民乐县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为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加快升级,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县食用菌围绕“一园三镇”产业布局【“一园”:在工业园区建成食用菌产业园;“三镇”:在南古镇、洪水镇和六坝镇打造食用菌生产片区】,持续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推进标准化栽培,打造一批集约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至2025年年底,实现种植食用菌不少于150万棒/年,全县食用菌产业总产量达到0.25万吨,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0.25亿元。到2027年,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创建菌菇绿色优质品牌3个以上,引进培育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家,实现种植食用菌不少于250万棒/年,全县食用菌产业总产量达到0.45万吨,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0.5亿元。
二、重点工作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增量”。一是围绕“一园三镇”区域布局,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设施,补足产业短板,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瞄准标准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基地连企业、企业带农户格局,使特色优势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充实优化。二是以“稳步扩大栽培规模、提升企业菇农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着力在工业园区内发展香菇、木耳等品种,在六坝、南古、洪水等高海拔地区发展平菇、姬菇、双孢菇等品种,不断丰富产品层次,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加大对食用菌生产销售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流通体系,全面提升交易数量和质量,营造规范有序的产业运行机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工业园区、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科技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镇)
(二)持续扶持产业主体“聚合力”。培育和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聚集人才和技术力量,用足用好政策资金,创新经营模式,全面激活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着力提升引进、培育及壮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辐射带动能力。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积极打造南古、洪水、六坝食用菌生产片区,持续推动现有食用菌经营主体稳步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突破食用菌产业前端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和后端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制约瓶颈,逐步实现菌种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加工销售数字化、体系化,辐射带动食用菌生产基地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工业园区、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镇)
(三)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激活力”。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采取“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以大带小联动发展,大力推行“工厂化统一制袋、认领式分散出菇、订单化统一收购”方式,鼓励种植户通过“借棒还菇”方式参与食用菌生产。“借棒还菇”的企业与农户按照“一免一借两保障”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免”即企业免费提供全程生产技术培训;“一借”即按照每棚10000个的标准,借给农户生产食用菌菌棒;“两保障”即农户与该企业签订“借棒还菇”托管协议并缴纳30%的信用保障金,保障金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管理;成熟采摘后企业按照协议全部回收商品菇,农业农村局根据回收票据退回信用保障金,若回收时市场价高于保底价,由企业补差价给农户。(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工业园区、县财政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
(四)强化创新技术支撑“挖潜力”。紧盯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需求,成立食用菌产业专家工作团队。聘请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联合市、县农技推广和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围绕香菇、姬菇、羊肚菌、金耳、灵芝等食用菌重点生产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新品种引进、菌种繁育、种植技术及精深加工研究,持续做强菌种、生产、加工三篇文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学院、各镇)
(五)发挥园区蝶变效应“提效益”。依托工业园区现有农产品初加工(脱水蔬菜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高食用菌加工能力。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开发食用菌干(鲜)食品、调味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综合价值。不断引导企业向精深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高附加值产业链,促进资金、人才、技术、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向食用菌产业园集聚,支持企业及产品品牌打造,着力培育食用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园区、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
(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添动力”。深化食用菌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开展食用菌监督抽检,加强对食用菌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级管理,不断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增强自律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加大对本土品牌的扶持,鼓励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品牌创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推进绿色、有机食用菌品牌认证登记。加强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完善“县、镇、企业”三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七)持续做大产业总量“创收益”。积极引导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对具备修缮价值的闲置大棚,采取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托管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全面盘活闲置大棚等基础设施。围绕食用菌生产,不断改造、完善、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有效节省投入成本,提升产能。通过制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探索管理新模式,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按照扶优、扶强、扶重点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扶持年产20万棒以上具有产业鲜明特色、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规模企业。(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工业园区、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镇)
(八)推动数字赋能发展“强后劲”。推进食用菌生产设施装备改造,引进菌棒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基料搅拌、装袋等环节机械化生产,精准控制菌棒质量。开展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数字化养菌出菌管理技术、远程视频监控、棚情监测系统等,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实现菌棒生长全过程环境的智能监测与调控,提高菌棒生产效率,提升食用菌产量和品质。采取“智慧农业+工厂化生产”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各镇)
三、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乐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全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细、落深、落实。加大政策扶持,整合财政资金,对食用菌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加工设施引进、基地冷链、仓储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建设等环节,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大用地指导,保障用地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探索开展政策性种植保险,实现资源协同联动,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全链条综合化金融支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全县食用菌产业专家团队,成立专家智库开展食用菌技术攻关。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认定一批食用菌产业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选派一批懂技术、有经验的专业队伍到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做好宣传引导,广泛宣传食用菌菇棚建造、菌种生产、栽培管理、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和高产高效典型,引导企业和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帮助各类营销组织和人员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附件1:民乐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民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计划表(2025—2027年)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