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水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党建赋能”促振兴,优势产业谋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洪水镇始终按照“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发展思路和“三种两养一旅”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推行公司化改革为抓手,依托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有利自然条件优势和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的城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种植,牛羊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今年以来全镇共种植马铃薯1.36万亩、高原夏菜1.26万亩、中药材1.49万亩,牛羊存栏量达到1.5万头、4.3万只。吴庄、上柴、刘总旗等村公司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特色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千万工程”增颜值,和美乡村求突破。洪水镇自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以来,在吴庄、马庄、于庄开展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对村内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依托生态地灾搬迁工作,拆除危旧房屋522户,村庄颜值更加靓丽。“目前,我们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常态化抓好各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整治14次,督导检查21次,整改落实36处,在国道227沿线及各村栽植各类树木2.03万棵。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清、运、管、宣’四个环节,引导群众全面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共同绘就秀美村庄新画卷”,洪水镇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说。
“三治融合”护平安,为民服务转作风。洪水镇把“街乡共建、村社共治”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24字工作法,探索完善“村改社区”实施路径,健全村内组织架构与村级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村民协商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喜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举办“道德模范讲堂”13场次,各类文艺活动6场次,为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坚持“调解+普法”原则,采取“边调解边普法、边调解边学法、边调解边用法”方式,将普法宣传贯穿矛盾纠纷调解始终,不断推动群众“信访”向“信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