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草案意见征集反馈>>草案意见征集

民乐县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增效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索引号 620722059/2024-00318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4-08-21 09:15:00 是否有效

政策解读链接:民乐县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增效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政策解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昌升张掖调研讲话精神和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增效,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高端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增效、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到2025年,设施农业、马铃薯、中药材、高原蔬菜、现代种业、草畜“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产业综合效益和科技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高端智能温室面积达到100万平米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达50万吨以上、产值达11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产量达10万吨以上、产值达14亿元,高原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产量达30万吨以上、产值达6亿元,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17万亩以上、产量达16万吨以上、产值达5.6亿元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畜禽饲养量达37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35%以上,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4%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重点任务

聚焦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围绕上述目标,狠抓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着重推进以产业提升、科技提升、品质提升、主体提升、市场提升、改革赋能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六大专项提升行动

实施产业提升行动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推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持续推行“先流转、后整理”经验做法,引进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4年项目剩余2万亩建设任务。组织对全县符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要求的耕地进行地毯式摸排,积极谋划储备后续建设项目,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持续加强智慧灌溉精准节水示范建设,大力发展高标准节水农业,确保水肥一体化面积达60万亩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5,争创现代农业节水示范区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各镇

2.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依托农业综合服务联盟,整合规模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围绕农业产前环节的要素、技术、服务供给,构建专业型、综合型行业组织,全面开展耕、种、防、收工作,确保主要粮食作物全托管服务面积达70万亩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拓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功能,联结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开展农畜产品贮藏、加工、物流、营销等产后供给服务,进一步创优服务链条,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托管服务,注入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产业向更高层级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供销联社、各镇

3.构建产业全链条体系。按照“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思路,夯实产业链前端基础,以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为纽带,引导县域内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适度扩大种子种苗繁育规模,建设规范化绿色生产基地,加强气调库等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50万亩,每年规划建设万吨级马铃薯气调库和蔬菜机械冷库各1座,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做实产业链后端延展,支持各镇村因地制宜发展粮油、中药材、高原夏菜产地初加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加快推进戈壁有机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互联网+中药材”产业化服务平台等招商项目落地实施,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工艺换新,全力构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体系,确保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二)实施科技提升行动

4.加快高端智能温室建设。积极融入全市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持续强化招商引资质效,积极争取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奖补、贷款贴息、外贷项目资金,推进实施高端智能温室三期、智慧农业工厂、种苗植物工厂等建设项目,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改造提升老旧设施大棚。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种苗繁育、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储藏销售等领域渗透和应用,通过龙头企业进驻、合作社承包、招商入股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建设以种苗繁育、蔬菜生产、食用菌栽培为主的戈壁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戈壁设施农业产值达5.5亿元,占一产增加值的20%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业园区、县农业农村局

5.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分类完善科技、标准、信息等配套服务,依托高端智能温室、良种繁育中心,全面加强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聚焦优质种源培育、关键农机装备、农业节水增效等关键领域协同推进“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加速生长环境调控、水肥精准控制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新型技术推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新产品8个以上,申报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0项以上,打造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智慧农业创新引领尖兵。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夯实技术支撑载体、优化技术服务机制、创新技术融合应用,常态化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个镇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点2个,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在生产各环节上全面赋能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6.加强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支持标准化种养基地、仓储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生产智能装备、智慧管理、先进生产工艺等方面技术配套,示范推广复式、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集成应用“精准水肥循环、配量环境监测、智能生产管理”等现代机械装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着力破解高原夏菜、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全程机械化技术瓶颈。实施“互联网+”工程,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转化运用,大力发展无人农场、智慧农场,推动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精准化、农产品溯源安全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各镇

(三)实施品质提升行动

7.提升良种化水平。持续优化以马铃薯、油菜制繁种为主导,玉米、蔬菜、小麦为重点,中药材、草畜、小杂粮等特色种业多元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实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配套建立全程质量控制、闭环收储加工、全量用途管控和全流程可追溯的种子种苗生产管理和技术保障机制,支持制繁种企业加快培育筛选一批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提高良种自给能力,配套建设数字化高产能成套加工生产线,推动育繁推、储加销全链条发展争创国家区域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县、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推进落实畜禽良种改良计划,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种畜禽繁育养殖基地,全域推行肉牛冻配改良、肉羊杂交和生猪二元三元生产模式,持续提升畜禽良种覆盖率全面提升现代种业增值空间。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8.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积极开展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年认定GAP示范基地2万亩以上,力争2025年“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达6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提高农膜回收利用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9.加强品牌化创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甘味”品牌为统领,地方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构建“1+4+N”品牌发展体系,持续推进“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创建活动和“甘味”精品品牌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响马铃薯、中药材、牛羊肉等一批“独一份、好中优”品牌,每年申报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建立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营养品质检测评价和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田间圈舍源头管理,推进落实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减量行动,推行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四)实施主体提升行动

10.加快职业农民转型步伐。实施全域乡村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项目,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探索推行一产一训送教下乡、依企代训等模式,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中培育一批农村经纪人、网络信息员、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提升现有农业生产企业主、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专业素养,加强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等载体建设,多渠道打造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加快职业农民转型步伐。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各镇

11.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入推进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经营组织市场准入审查机制,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协同配合,对现有农业经营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按照清理注销一批、联合抱团一批、培育壮大一批、示范创建一批“四个一批”思路,有效解决要素集聚效应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健全、风险抵御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对象储备库鼓励种养大户领办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之间合作组建联合社、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其他市场主体联合成立产业化服务联盟,协同打造“联农带农”共富平台,推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12.强化链主企业招引质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立足产业抓招商,围绕设施农业、中药材、草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优质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和物流中心、休闲观光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省内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来合作开发,不断育龙头、补链条、强集群,加快落地一批高质量、高科技、高环保、高附加值的重大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瞄准龙头抓招商,打好节会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组合牌”,用活用好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红利,衔接农业农村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头部企业来民投资建厂,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增后劲、添活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五)实施市场提升行动

13.加快冷链物流设施配套。创新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采取以奖代补、以效定补、投本贴息等方式,大力推进产地仓储保鲜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一批田间市场,带动农户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协同高效、利益共享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依托广浔物流基地,整合农贸市场、冷链设施、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等市场主体,建设县级农产品集散配送中心,结合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引导企业、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主体到乡村布局,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打造农特产品出村进城枢纽,争创国家级区域冷链物流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镇

14.加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建立完善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市场运行调度机制,定期分析农畜产品供需形势,发布市场价格信息,指导经营主体做好生产经营决策,推动农畜产品随市生产、均衡上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聚集资金、技术、信息、物流等生产要素,完善产销软硬件配套设施,带动发展产地仓储、分拣、鲜切、包装等初加工产业,推动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连接。充分调动产业经纪人、营销合作组织等力量,加强省际间、区域间、经营主体间的产销合作,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激发市场购销活力,拓款销售渠道,促进农畜产品高效顺畅流通。责任单位: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15.打造多种形式市场网络。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电商平台”“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全渠道矩阵式销售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营销体系,大力宣传推介民乐农产品资源优势,为县域农产品提档升级和农民增产增收开辟新的路径。充分整合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电商平台、融资机构资源力量,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直营店、体验区,积极培育零售电商、批发电商、分销电商以及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快构建多样化多层次营销体系,不断提升民乐农产品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工信和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六)实施改革赋能行动

16.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强化土地流转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巩固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17.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探索村集体公司化运营新机制,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村集体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跨村联建”“村企合建”“城乡共建”等模式,发展土地经营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乡村旅游型、产业服务型等实体经济,不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多形式多元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力争2025年底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2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18.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投入优先保障领域,完善配套政策,建立财政、项目、金融等政策联动机制,统筹整合农业农村、林、自然资源等部门涉农资金,建立科学合理、覆盖全产业链的资金管理、使用体系绩效考评制度,吸引更多工商资金、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壮大农业投资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专项贷、订单贷、链条贷”等创新信贷产品,加大金融信贷支农惠农力度。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三、保障措施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三农工作要求,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套政策、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工作法,县级领导联系包抓乡镇、企业、重点项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产业振兴工作专班、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工作专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谋划储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产示范创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化项目高效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问题+建议+ 解决方案工作机制,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和做法,高标准实施规划引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