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草案意见征集反馈>>草案意见征集

民乐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索引号 620722059/2024-0024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产业股
生成日期 2024-07-03 10:59:47 是否有效

政策解读链接:民乐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为持续提升全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强化农业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档升级、转化增值,加快补齐农畜产品加工业短板弱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建设定位,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托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聚焦精深加工环节,以拳头产品为内核,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重点提升酿造、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聚力发展种子、肉羊、肉牛、生猪、奶产业、林果等潜力加工产业,引导优势资源向产业链聚集,大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使之成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的新载体。

二、工作目标

全县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持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工业化发展程度更高,全产业链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24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占比达到1.7:1到2025年,培育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5,打造酿造、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4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十亿元的重点产业,其中精深加工产值均达到1亿元以上,全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总产值突破19亿元,增长11.7%;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占比达到2:1

三、重点提升产业

按照“接二连三、农头食尾”的方向,以酿造、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1.酿造产业以提高酿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围绕白酒、葡萄酒两大核心产业链,依托滨河集团,推动传统酿造工艺转型升级,鼓励酒类骨干企业向园区化、集群化发展,下功夫做好上下游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现有酿造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酿造产业的综合效益,着力打造集“生态种植、有机产品、文化传承、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滨河酒文化生态产业园。通过重点项目招引建设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到2024年底,酿造产值达到7亿元,增长3%左右。到2025年,酿造产业产值达到7.5亿元,增长7.1%左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2.马铃薯加工产业按照“种植标准化、主体龙头化、加工精深化、流通平台化”的思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着力打造“全国区域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全省高附加值加工型专用薯生产基地”。加快提升马铃薯全粉、淀粉、粉条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完善环保设施改造升级,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广马铃薯主食化加工生产技术,重点生产以全粉为原料的面包、面条、馒头等马铃薯主食产品和薯片、薯条、薯丸、薯饼、薯泥等马铃薯休闲食品,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整体竞争力。2024年底,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马铃薯全粉、粉条等加工产品产量突破5万吨,加工产值达到4.39亿元,增长15%到2025年,马铃薯加工产值达到5.12亿元,增长16.6%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3.中药材加工产业:坚持“内服外用”原则,支持县内GMP认证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鼓励现有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设初加工小作坊,发展中药材初加工作坊,逐步扩大初加工规模,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足用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板蓝根、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品种药食同源深加工为切入点,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巩固提升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产销能力,依托民乐县中药材创业创新孵化园,加快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电商平台,打响“西部药都”知名度。2024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4.7亿元,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达到4.2万吨,精深加工产值达到9150万元,增长12%。到2025年,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值达到10450万元,增长14%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4.蔬菜加工产业:持续完善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链条,配套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速冻预冷、脱水烘干等先进适用技术,构建脱水蔬菜、蔬菜粉、冻干蔬菜、蔬菜脆片、蔬菜罐头、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产地初加工,着力提升采后拣选分级、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等初加工比例,逐步推行净菜上市。依托银河、远达等企业,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烘干、冻干生产线,丰富产品种类,提高高原夏菜精深加工水平。到2024年底,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6.7亿元,精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8000万吨,产值达到6650万元,增长10%左右。到2025年,蔬菜精深加工产值达到7700万元,增长15.7%。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四、重点发展产业

1.种子加工产业以创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立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持续放大制种油菜、脱毒种薯两大种子种苗优势,加大“五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基地建设力度构建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龙头、制种企业为骨干、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种业产业主体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品种培育、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仓储运输等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优质基地与优势企业共建共管,稳步提升制种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4年底,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到1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亿元;玉米种子初加工量达2.6万吨,初加工产值达到1.19亿元,增长8%左右到2025年,玉米种子加工产值达到1.33亿元,增长11%。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2.粮油加工产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小麦面积稳定在26万亩、商品玉米面积稳定在22万亩、油料面积稳定在5万亩。改造提升现有主食加工和油脂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面粉、馍馍、面条、菜籽油、胡麻油等食品加工,拓展青稞、燕麦等小杂粮精深加工能力。到2024年底,粮食产量达到34万吨,产值预计13.37亿元,其中粮油精深加工业产值达到8900万元,增长7%到2025年,粮油精深加工业产值达到9600万元,增长7.8%。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3.食用菌加工产业:盘活戈壁设施大棚闲置资源,实施食用菌大棚改造提升项目,推进香菇、姬菇、平菇等食用菌鲜获初加工,直供商超、农贸市场,大力提升食用菌产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力争全县食用菌年产量达5000吨,工厂化食用菌产量占全县的60%以上,菌棒、菌渣等废弃物资源二次循环利用率提高到80%。依托食用菌企业,配套建设食用菌深加工项目,打造食用菌调味料、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到2024年底,食用菌产量达到5500万吨,产值达到5680元。到2025年,食用菌产量达到6300万元,增长10.9%。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4.肉牛加工产业:紧盯基础母畜扩群增量、良种繁育推广、饲草基地建设和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构建等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基础母牛扩繁增量,以肉牛优势繁育为重点,着力引进或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实施肉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建设肉牛产品加工生产线,突出冷鲜、精细分割肉及调理肉制品、中西式肉制品、熟肉制品等系列产品开发,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肴等新产品,丰富肉牛产品种类,健全冷链物流和产品营销体系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72个,肉牛饲养量达16万头,出栏量达3.5万头,产值达3.65万元。肉牛屠宰能力达到1万头以上,牛肉产量达0.3万吨以上,产值达到4400万元,增10%。到202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产值达到5400万元,增22%。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5.肉羊加工产业:以肉羊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羊肉产品加工为核心,推进肉羊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产品营销体系,鼓励屠宰企业改进屠宰、分割、排酸、冷鲜保存等生产工艺,配套完善肉羊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实验室监测设施装备技术条件,开发特色羊肉产品、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肉羊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到2024年底,打造肉羊养殖大镇4个,标准化养殖场达到85个,羊饲养量达126万只,出栏量达60万只,产值达6.86亿元。肉羊屠宰能力达到1.2万只以上,羊肉产量达0.04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900万元,增长10%。到2025年,肉羊饲养量达到138万头,产值达到2200万元,增15.7%。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6.生猪加工产业:积极调整优化生猪产业结构布局,以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养猪场为主要渠道,稳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加工厂,完善屠宰、冷鲜肉分割和血液、脏器、猪油等加工产业链,提高生猪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开发高端产品品牌,推进生猪育、繁、养、宰、销一体化融合发展到2024年底,新(改、扩)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2个,培育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生猪规模化程度达9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90%以上;饲养量达60万头,出栏量达37万头,生猪屠宰能力达到4万头以上,猪肉产量达到0.4万吨,产值达到2200万元,增长8%左右。到2025年,生猪羊饲养量达到66万头,产值达到2600万元,增18%。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7.奶制品加工产业:积极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骨干龙头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积极研发乳制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等液态乳制品,鼓励开发婴幼儿配方奶粉、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提升产品价值链,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逐步完善特色奶制品奶源、加工工艺、产品标准体系和SC认证,促进奶制品按标准生产和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民乐县优质奶源及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到2024年底,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场2个,奶牛饲养量达1.25万头,鲜奶产量达2.8万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增长10%左右。到2025年,鲜奶产量达到3.6万吨,产值达到6500万元,增18%。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8.特色林果业:按照适地适树、发挥优势、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要求,将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相结合,突出发展优质梨(主要是早酥梨、红早酥梨)、杏、山楂等优势特色果品,加快发展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着力打造祁连山优势林果产业带和特色林果产业片。支持龙头企业引进产地初加工设施装备,开展果品分拣、包装、贮藏等初加工和果汁、果醋、果脯等精深加工,切实提高特色林果商品化处理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增值效益。2024年底,特色优质林果和木本油料种植总面积达到16.67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个,完成低产果园改造2万亩,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建设能力显著提升,力争干、鲜果年产量达到6万吨,年产值突破1.2亿元,增长16%2025年,鲜果产值达到1.5亿元,增长25%。县林草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五、重点工作

(一)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按照“扩规模、补短板、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实施中药材马铃薯、蔬菜、奶牛等区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区集中,构建适应新阶段新格局的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持续推进水肥药资源高效利用、良种良法配套、防灾减灾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抓点示范,建设一批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品“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打造科学技术示范的样板、生产方式转变的典型、带动区域均衡增产的模式。2026年底,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产业面积达到4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亿元。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培育壮大链主企业行动遵循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方式,培育壮大以一批竞争力强和牵引作用大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向前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引领带动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形成农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集群。2024年底,全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40家,其中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5家,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亿元,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林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实施产业园创建行动。坚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化发展的关键平台,建设大园区、发展大加工、创新大科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面规划建设水、电、路、渠、通讯、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集中,全方位配套、链条式发展、体系化构建,推动要素聚集、项目集中、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农业加工园。引导骨干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壮大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产业上中下游要素串联发展,促进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林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实施市场流通和“甘味”品牌体系建设行动。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营销体系,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设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初级市场,健全完善质量监测、分拣包装、仓储冷链和物流运输体系。实施农业品牌培育战略,构建“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三级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建立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体系、营养品质检测评价体系、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化体系。坚持把“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作为构建农畜产品品牌体系的重点,打造一批农业品牌“顶级名片”,增强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林草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实施科技支撑行动。鼓励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企业联合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及社团组织、机关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与示范,组建专家团队,成立科技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农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集成、攻关、研发,建成一批技术科研集成基地,申报一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对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市场,引进国内高等院校专业人才,重点培育科技能手、乡村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让人才“做中坚、挑大梁”,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林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按照“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要求,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谋划工作,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建立储备项目库和在建项目清单,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实行清单式跟踪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产业链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鼓励新建项目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享受园区扶持政策。(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县林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由县农业农村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做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工作,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体培育、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等工作。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负责酿造产业;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草畜等加工产业;县林草局负责林果加工产业。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牵头负责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做好全产业链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日常调度、服务保障、宣传推广,促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依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工业信息化建设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优势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取中央、省级、市级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生产线建设。推动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银行贷款、政策保险、信贷担保等方式,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保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职责,全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检验监测、物资供应、产品营销、交易信息、信用查询、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政策咨询、融资对接、品牌展销等公共服务。开展领导干部“包抓联”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工作制度,深入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企业在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堵点,积极对接农畜加工产品前沿市场,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贸易展销对接会,促进企业品牌产品销售和签单合作。

)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信、抖音等媒体资源,加强农畜食品及加工品安全法律法规、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等方面宣传,及时总结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品牌营销等工作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挖掘先进典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吸引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产业链建设,形成齐心协力推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