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纲要

民乐县“十三五”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规划

索引号 620722059/2022-00394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畜牧兽医局
生成日期 2016-04-26 16:50:40 是否有效

政策解读链接:民乐县“十三五”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编制好《民乐县“十三五”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规划》,对促进我县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特编制2016—202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养殖现状

民乐县畜牧业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占整个畜牧业的90%。全县有10个乡(镇),畜牧业主要以牛、羊、猪养殖为主,家禽特色养殖为辅。牲畜品种主要以西门塔尔、荷斯坦,长白、杜洛克、约克、小尾寒羊为主。全县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15.3万亩;以苜蓿为主的人工饲草面积18万亩。全县累计建成各类养殖场(小区)294个,饲养畜禽 134.5万头(只),占畜禽饲养总量的53.2%。同时,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0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场35个。发展专业养殖村52个,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了18240户。全县羊、猪、牛、鸡饲养量分别达到了88.3、47.1、8.9和138.4万头(只);出栏达到了44.1、25.4、1.3和72.3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了27618、2055和15540吨。牧业总产值达到了6.8亿元,实现牧业增加值4亿元,牧业人均纯收入25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5%。

(二)畜牧业发展形势和资源现状

1.畜牧业在农民大幅度增收中占重要份额。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6.8亿元,占一产产值的41.8%;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08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6.6%。

  2.生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76万吨,其中牛羊肉产量0.66万吨,禽肉产量0.16万吨,奶产量1.55万吨,同比增长11.5%,蛋产量达到0.21万吨,同比增长10.5%。

  3.畜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牲畜存栏达到72.8万头(只),同比增长8.2%,牲畜出栏达到71.2万头(只),同比增长24.7%,牛存栏占10.4%,羊存栏占60.5%,可繁母畜占51.8%,家禽存栏66.1万只,出栏72.3万只。

  4.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初步显现。2015年养殖合作社达到300个,养殖小区达到294个,养殖大户18240户,规模饲养量达到282.4万头(只),其中家禽138.4万只,禽蛋产品0.2万吨。入社社员4000人,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

5.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按照“抓防疫就是抓安全,抓安全就是促生产”的思路,进一步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强化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和兽药残留的监控工作,强化产地、运输、屠宰、市场检疫力度。确保了县境内10年来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6.饲草料加工利用显著提高。通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加大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全县人工种草留床面积累计达到了15.5万亩,其中近三年每年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保持在了2万亩以上,并不断推广草粉加工、秸秆青贮、黄贮、氨化及混配合饲料生产新技术,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了65%以上。

7.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通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充实。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推广饲草料加工、畜禽品种改良、暖棚舍饲养殖、舍饲规模育肥、无公害畜产品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畜禽品质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等培训,举办长短期培训班、“科普之冬春”宣讲和“科技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大力推广草畜产业科普知识,使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不断增强,养殖水平也显著提高。

(三)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集聚了社会共识。2014年,我县被省上列为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试点县,省市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二”总体部署、“六六”发展战略提出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为我县打造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转型跨越发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1号文件,明确了支持草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了《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试行)》、《2012—2015年肉羊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以奖代补,不断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和贫困村规模养殖扶持力度。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2.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6200万元,县级整合及配套资金1800万元,撬动民间资金2亿元。

(四)发展前景

我县被省政府分别确定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能繁母猪饲养大县”和“仔猪生产调出大县”。在全县已建成的294个养殖场(小区)的带动下,群众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愿望空前高涨。尤其生猪和肉羊养殖的发展模式很先进,符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实际,涌现出了如甘肃华瑞农业万头数字化奶牛养殖场等一批能够带动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由此可见,我县的畜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发展养殖业的潜力和空间都很大。2010年牧业产值2.7亿元,占农业产值的18.1%,比重由2010年的18.1%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23.8%。由2012年的23.8%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26.6%。2015 年畜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实现牧业产值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4%。人均牧业纯收入2508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5%。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是一个极好的时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陆续进入小康阶段,人们对于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将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机遇期。

(五)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和全产业链得到较快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产加销融合不紧密,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品牌带动效应不强的现状没有明显改观。二是土地资源开发趋紧、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结合不紧密,农业资源环境硬约束矛盾凸显。三是受畜牧业成本“地板”抬升、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仍将延续,畜牧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对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挑战。四是畜牧业属于资金依赖型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难控,加深了金融机构的“慎贷”心理,加大了养殖业主贷款难度,发展后劲不足。五是外来疫病防控难度大,病毒变异速度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和饲料安全检测手段落后,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加大。六是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成本高,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些问题和现状都是我们制定现代畜牧业“十三五”全产业链建设规划必须面临的挑战。

二、“十三五”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总体思路与预期目标

(一)发展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在养殖、育肥、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构建产业链紧密结合、收入分配合理、高效运行的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张掖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

(二)发展规划

1.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2017年,牲畜存栏达到85.9万头(只),较2015年增长18%;适龄母畜37.8万头(只),适龄母畜比例达到33.2%,较2015年提高6.3%;牲畜出栏115.5万头(只),出栏率达到49.6%,较2015年提高62%;家禽出栏达109.2万只,较2015增长61.8%,其中:鸡出栏112.8万只,较2015年增长61.4%。到2020年,预计牲畜年末存栏将达到128万头(只),较2017年增长34.8%;适龄母畜将达到38.5万头(只),适龄母畜比例将达到35.1%,较2017年提高12.8%;牲畜出栏将达到128万头(只),出栏率将达到50.1%,较2017年提高0.6%;家禽出栏将达到104万只,较2017增长24.6%,其中:鸡出栏将达到103万只,较2017年增长24.2%。

 

1              畜禽生产发展规划表

项目

计算

单位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存栏畜

万头(只)

72.8

76.8

85.9

92.8

108.1

117.6

其中:牛

万头

7.6

8.1

8.8

9.8

10.8

11.1

万只

44

51

58.9

64.8

71.7

79.2

万头

21.2

24.7

27.2

29

32.5

36.3

出栏畜

万头(只)

71.2

52.5

60.6

69.5

79

89.4

其中:牛

万头

1.3

1.4

1.6

1.7

1.9

2.2

万只

44

51

59

67.8

77.1

87.2

万头

25.9

27.9

31.6

34.8

37.7

40.9

家禽存栏

万只

67.8

70.9

76.8

84.1

90.1

95.8

其中:鸡

万只

66.1

69.8

75.7

82.5

88.2

94.9

家禽出栏

万只

73.2

78.5

85.1

92.2

98.5

105.7

其中:鸡

万只

72.3

75.6

82

89.4

95.6

102.8

2.有效保障畜产品供给。到2017年,肉类总产将达到34320吨(其中:牛肉1550吨、羊肉8850吨、猪肉22120吨、禽肉1800吨),较2015年增长24.3%,年均递增12.2%;奶产量将达到18900吨,较2015年增长21.6%,年均递增10.8%;蛋产量将达到2366吨,较2015年增长15.1%,年均递增7.6%;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8.9亿元,较2015年增长30.9%,年均递增15.5%;畜牧业增加值将达到5.3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将达到3130元,较2015年增长29.3%,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30%。

  到2020年,肉类总产将达到46150吨(其中:牛肉2180吨、羊肉13080吨、猪肉28630吨、禽肉2260吨),较2017年增长34.5%,年均递增10.5%;奶产量将达到23900吨,较2017年增长26.5%,年均递增8.4%;蛋产量将达到2960吨,较2017年增长25.4%,年均递增8.1%;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12.2亿元,较2017年增长37.5%,年均递增11.8%;畜牧业增加值将达到7.32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将达到4170元,较2017年增长33%,牧业人均纯收入将占到农业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

 表2            畜产品生产发展规划表

项目

单位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肉总产量

27618

30264

34324

38227

41968

46152

其中:牛肉

1330

1420

1550

1730

1910

2180

羊肉

6603

7665

8850

10170

11565

13080

家禽肉

1591

1663

1804

1967

2103

2262

奶产量

15520

17300

18900

20500

22200

23900

蛋产量

2055

2181

2366

2579

2757

2965

畜牧业总收入

亿元

6.8

7.8

8.9

9.9

11

12.2

畜牧业增加值

4.1

4.7

5.3

5.96

6.6

7.3

牧业人均纯收入

2508

2805

3135

3480

3825

4175

  3.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畜禽规模养殖园区和养殖小区,引导千家万户参与标准化健康生产,逐步解决畜禽规模小而散的局面,使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到2017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400个以上,全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规模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到2020年,全县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600个,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体系”模式带动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农户达到2万户。

  4.实现饲草料与畜禽发展平衡。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到2017年,苜蓿新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累计达到18万亩以上,种植饲料玉米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到2020年,新增苜蓿达到3万亩以上,苜蓿种植保留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面积占到50%以上;种植饲料玉米将到8万亩以上;加强草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增加饲草料总量,到2020年全县生产可利用饲草总量达到22万吨以上,能够满足30万羊单位饲养量的需求。

  5.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饲料、兽药及上市肉、蛋、奶中药物残留监管,保证“肉、蛋、奶”卫生、安全。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兽药经营使用领域抽检合格率由目前的90%提高到95%。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

  6.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全面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力度,狠抓“二疫、四瘟、四病、四虫”的防疫灭病工作。严格按照省、市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全面完成了“两病” 检测和各类畜禽内外寄生虫病的驱治任务。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动物饲养人员、经营与诊疗机构人员的作用,在全县的175个行政村建立80个村级兽医室,通过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严格执行动物疫情正常情况周报告,发生疫情日报告的零报、快报和定期报告制度,提高报告的时效性,杜绝有疫不报、迟报、瞒报和越级报告的现象。同时,本着“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的监管原则,实行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全面强化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县境内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力地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7.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牧业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在品种培育、标准化养殖、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畜禽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草原保护建设、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率显著提高。

8.加快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步伐。注重畜产品新品牌的开发,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等认证工作,到2017年,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60%;到2020年占80%以上。保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摆脱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提升综合加工增值能力,积极推进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做好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工作,线上实现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线下扶持实体店驻县进市,注册销售畜产品的电商实现积分制,同时采取以奖代补、企农联合等多种方式,激发养殖户销售积极性,达到分值的给予资金补助,使其成为现代畜牧业销售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预期目标

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羊、猪、牛、鸡饲养量将分别达到166、77、14和198万头(只);出栏将分别达到87、41、2和103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6150、 2960和23900吨。牧业总产值达到12.2亿元,实现牧业增加值7.3亿元,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以上,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400个,培育规模养殖村8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20000户,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实施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主导品种,扶大、扶优、扶强,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小区和大户,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2.坚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稳定非主产区生产能力,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

3.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效益。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饲料资源加工利用水平、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疫病防控水平,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综合竞争力。

4.坚持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各方面投资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与农民形成稳定利益关系的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和支持畜牧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二)重点工作

1.做强基地,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以已争创来的全省全产业链试点县、肉羊产业大县、生猪产业示范县和无规定动物疫病试点县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肉羊、生猪、奶肉牛和蛋肉鸡四大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措施,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鼓励引导分散、小规模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秸秆饲料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

①奶肉牛养殖。立足上档升级,加快建设以民南路和沿山乡村为主的肉牛和牦牛产业基地,建成以南丰、洪水、顺化、丰乐、新天和南古等为主的肉牛和牦牛产业发展带。力争5年时间,全县新建万头奶肉牛场2个,千头奶肉牛场6个,500头奶肉牛场20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4万头以上,出栏达到2.2万头以上,年均增长11%和11.4%。按照“引繁结合、见母必留”的原则,做好牛源基地建设,引导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和农户大力饲养良种基础母牛,力争能繁母牛存栏量由3.1万头增加到4.9万头,年均增长10%。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使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奶牛单产提高30-35%,逐步建立适合我县奶业发展要求的高产奶牛群。

②肉羊养殖。立足扩量提质,着力推进以洪平路肉羊养殖示范长廊为主的肉羊养殖和以沿山、沿滩地区为主的肉羊产业带建设。建成民联、南丰和永固3个肉羊产业大乡(镇)。力争用5年时间,全县新建年饲养万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小区)10个、千只肉羊养殖场(小区)25个,500只肉羊养殖场(小区)60个。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60万只以上,出栏90万只以上,年均增长16%和18%。

③生猪养殖。充分发挥“能繁母猪饲养产大县”和“仔猪调出大县”优势,立足提质增效,围绕227线、干山路、南和路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建成3个猪产业发展带和六坝、三堡、洪水、新天、南古5个猪产业发展大镇。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能繁母猪人工授精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生猪良种化程度。力争5年时间,全县新建年饲养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小区)6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的养猪场(小区)15个。全县猪饲养量达到77万头以上,出栏41万头以上,年均增长12%和11.8%。能繁母猪存栏量由6.4万头增加到 7.7万头,优质仔猪出栏量由128万头增加到154万头。

④家禽和特种养殖。突出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水平,力争5年时间在有条件的乡镇计划建设规模在30万套以上的蛋鸡父母代和肉鸡父母代繁殖场3个。全县鸡饲养量达到197万只,出栏量达到103万只,年均增长8.6%和9%。最大限度占领县内外市场,同步发展特种养殖业。

⑤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本着“草畜并重,以草带畜”的原则,着眼种植业向养殖业调整,进一步扩大饲草种植规模,重点推广种植优质苜蓿、旱地谷子、大穗燕麦,力争每年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5年累计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到40万亩。在二、三类地区试验推广多年生饲草神州香,草原实行全面禁牧。同时,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引进秸秆收获加工适用机械。全县年均新建永久性秸秆青贮窖1万立方米以上。力争到2020年,建设3个年加工50万吨草颗粒和草粉的草产品加工企业,在确保全县牲畜饲草供应的前提下,为牧区提供优质商品草。

  2.培育龙头,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紧紧围绕肉羊和生猪产业,发挥资源、市场、品牌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力争引进建设经营规模大、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牛羊肉精深加工、优质饲料厂、牛羊交易市场项目。同时,积极引进知名畜牧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带动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畜产品购销组织及养殖专业户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设联结紧密、互利共赢的运营机制。切实加强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行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降低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以销促产。力争2017年全县牧业合作社达到400个;2020年达到600个。到2017年,饲料、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5个,到2020年达到8个。

3.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民乐仔猪、民联羊羔肉和虫草鸡的市场知名度,发挥资源优势,凸显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借助各类节会活动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县畜产品的绿色、安全、优质特色,打响品牌,开拓市场。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加工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筛选一批生产势头好、市场潜力大、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产品,争创国家、省级知名品牌,力争5年时间,全县申报成功畜牧类省级著名商标5个、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3个。在牛的种群培育上主要以西门塔尔肉牛为主;猪以三元杂交的杜长大为主;羊上主推湖羊和小尾寒羊,通过引进新疆等地的良种公羊,通过与小尾寒羊杂交,降低小尾寒羊的多胎性,提高产羔成活率。以南丰、永固为主的山区主推高山细毛羊。全面落实“五化”,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4.创新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一是紧抓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采用人畜分离养殖模式,按照种植业和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布置畜禽养殖和规模,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走“草-畜-沼-果”、“草-畜-沼-菜”、“草-畜-沼-粮(草)”等生态养殖与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畜牧小区,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畜禽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龙头企业连园区、园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之路。二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充分利用我县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加大对秸秆加工企业和收割大户的政策补助,力争“十三五”末,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畜牧业,为构建循环产业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5.健全体系,进一步支撑产业链条。按照“高新技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推广、实用技术抓普及”的思路。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重点抓好县良源肉羊扩繁场、良源种猪场和清秋、富源、富翔、吉祥为主的6个省、市级肉羊、生猪养殖场的管理和建设力度。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不断提高畜禽良种自主繁育、良种供应和产品质量水平。力争创建省、市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0个,累计达到70个。逐步形成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能力。力争2020年牛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猪禽全面实现良种化,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依托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肉羊活体补贴和牛冻精补贴。加快多胎肉羊的引进和扩繁速度,重点加大肉牛、肉羊杂交利用和选育扩繁力度。到2017年,建设种羊场3个,种猪场5个,种禽场1个;到2020年,种羊场达到6个,种猪场8个,种禽场2个。逐步建立动物标识制度,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市场监管等工作。依托张掖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畜产品批发市场,肉食品冷链物流和冰鲜肉直销点,形成多元化市场流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不断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6.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申报争取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规划项目和肉羊、生猪、奶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和蛋肉鸡规范化养殖及畜禽新品种、新技术扶持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上。严格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采取禁牧、休牧和轮牧等措施,实现草畜平衡、均衡发展。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大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个体私营企业家和致富能人投资建设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制度。支持广大农户积极发展小规模分散养殖,有效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7.强化队伍,进一步服务产业链条。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外聘人才、县内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三支技术队伍,不断提升畜牧业服务水平。有效整合技术过硬的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养殖场(小区)开展服务,或承包、领办养殖企业,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标准化生产、秸秆转化利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激发内生动力,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按照 “五有三化”的乡镇兽医站建设标准和要求,重点加强11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基层站所在服务基层畜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

(三)支撑项目

以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我县被列为全省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县的机遇,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为契机,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牧业强县和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重点建设项目:

针对我县畜牧业发展关键问题,我县2016年—2020年重点组织实施六大体系建设项目。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①奶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016—2020年年均拟新建万头奶肉牛场2个,千头奶肉牛场6个,500头奶肉牛场20个。配套建设兽医防疫室、冻配室、饲草料调配室、饲草料加工设备、秸秆青贮(氨化)窖(池)和粪污无害化(沼气池、氧化塘)等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4000万元,市县配套4000万元,贷款及自筹34000万元。

②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016—2020年年均拟新建万只肉羊场10个,千只肉羊场25个,500只肉羊场60个。配套建设兽医防疫室、配种室、饲草料调配室、饲草料加工设备和粪污无害化(沼气池、氧化塘)等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约50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00万元,市县配套6000万元,贷款及自筹38000万元。

③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016—2020年年均拟新建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6个,年出栏千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5个。配套建设兽医防疫室、人工授精室、饲料调配室、饲料加工设备和粪污无害化(沼气池、氧化塘)等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约20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00万元,市县配套2000万元,贷款及自筹16000万元。

④蛋、肉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在有条件的乡镇计划建设规模在30万套以上的蛋鸡父母代和肉鸡父母代繁殖场3个,不断扩大蛋种和肉种商品代生产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种禽引进、防疫及仪器设备购置等,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投资150万元,市县配套150万,贷款及自筹1200万。

2.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培育、推广、利用协调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全面提高我县畜禽良种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转变,改革畜禽良种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禽良种产业化进程。

①肉羊良种场建设项目

为了全面提高肉羊品质和良种供应能力,拟计划建设肉羊良种场5个,引进陶赛特、萨福克、德克赛尔和波得代等肉羊品种各100只,在纯繁的基础上,开展以常温人工授精技术为主的杂交改良,确保肉羊产业的开发质量。达标后年饲养肉羊达到2500只,共向社会提供合格种羊10000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种羊引进、设备仪器购置、饲草生产基地建设等,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投资1250万元,地方配套250万。

②肉牛核心繁育群补贴项目

对饲养10头以上基础母牛的养殖户进行补贴,累计补贴养殖户300户,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万元,市县配套10万元,群众自筹75万元。

③冻配改良及站点建设项目

引进肉牛冻精8万支、种公羊2000只,项目总投资95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42.5万元,市县配套95万元,群众自筹712.5万元;引进种公猪600头、蛋肉鸡20万只,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72万元,市县配套48万元,群众自筹360万元;新建冻配改良点10个,改扩建20个,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市县配套40万元,群众自筹300万元;新建液氮站1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5万元,市县配套30万元,群众自筹225万元。

3.饲草料基地建设

①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种植高产优质苜蓿15万亩,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35万元,市县配套90万元,群众自筹675万元。

②种植高产饲用玉米基地建设项目

种植高产饲用玉米10万亩,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75万元,市县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375万元。

③购置大型联合青贮收割机

购置大型联合青贮收割机10台,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300万元,市县配套200万元,群众自筹1500万元。

④组建秸秆饲料化配套服务队伍

组建秸秆饲料化配套服务队伍8个,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0万元,市县配套150万元,群众自筹870万元。

⑤青贮窖(池)建设项目

新建青贮窖(池)2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0万元,市县配套60万元,群众自筹450万元。购置秸秆饲料化生物发酵促进剂125吨,秸秆包膜青贮薄膜150吨。

4.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①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畜产品监测中心1个、乡镇监测点10个,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35万元,市县配套90万元,群众自筹675万元。

②畜牧业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畜牧科技示范基地1个,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5万人,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5万元,市县配套30万元,群众自筹225万元。

5.畜产品龙头企业价格体系建设

    ①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

新建机械化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改扩建1个,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00万元,市县配套600万元,企业自筹4500万元。

②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新建活畜交易市场1个,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0万元,市县配套60万元,企业自筹450万元。

6.畜禽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项目

通过实施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在全县已建的符合条件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通过甘肃星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有机肥生产线为开展畜禽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先期对民乐县华瑞农业万头数字化奶牛养殖场、民乐县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民乐县现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民乐县富翔养殖专业合作社、民乐县韩营村肉牛养殖小区等5家养殖场(小区)进行试点。开展畜禽污染第三方治理估算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畜禽养殖小区污染预处理设施建设1500万元,污染物运输500万元,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6000万元。所需投资来源为:农户自筹1000万元,企业自筹6000万元,政府配套和其他资金1000万元。

7.品牌宣传及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建设

申报成功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每个奖励80万元,申报成功国家驰名商标每个奖励100万元,申报成功省级著名商标每个奖励50万元,并在国内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来,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编制、发改、财政、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国土、商务、工商质监、金融、物价、税务、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畜牧部门负责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督导和考核等工作;发改、财政和扶贫部门负责规划项目的对接和实施方案的审查;编制部门负责做好畜牧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商务、工商质监、物价、税务、卫生等部门负责畜产品的市场供给安全对接等工作,国土部门结合《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细化相关规定,做好养殖用地的审批指导;金融部门做好畜牧业贷款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简化相关手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畜禽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等财政扶持项目和规划的对接。充分利用政策平台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积极落实畜禽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的产业支持项目,不断增加财政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建培育、规模饲养场标准化改造、优质饲草基地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和畜牧业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保证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经费,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等待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合理贷款期限,开发贷款产品、创新贷款模式,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逐年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支持具备条件的畜牧龙头企业上市,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和农民养殖合作社成立担保公司,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农户小额信用联保贷款绿色通道,扩大信贷额度。筛选一批畜牧建设项目向银行推荐,银行根据畜牧部门推荐的项目优先纳入贷款营销范围,优先调查评估和办理放贷手续,与畜牧业贷款贴息同步实施,提高信贷资金支持畜牧业的使用效果,不断探索畜牧业贷款新机制。

(三)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

加强我县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科技队伍,改善工作条件,加大畜禽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科技示范户、示范点、示范区,培养一大批科技应用示范户和乡村科技带头人,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畜禽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养殖污染治理等良种、良料、良法配套使用技术。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通过外聘专家和实施大规模科技教育培训、科技走村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分层次举办畜牧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培训班,切实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保障。

(四)强化畜牧业法治建设

牢固树立“依法治牧”理念,不断健全和完善执法体系。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下放行政许可,逐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畜牧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综合执法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推进畜牧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按照绿色有机畜产品禁用清单,严厉打击违禁兽药饲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畜牧行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无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无重大草原火灾和破坏草原事件发生。加强涉牧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坚持依法治牧、依法护牧、依法兴牧,促进现代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