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纲要

民乐县“十三五”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索引号 620722037/2022-00562 发文字号 民政函〔2019〕121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水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水务局
生成日期 2019-04-30 15:50:00 是否有效

政策解读链接:民乐县“十三五”水土保持专项规划政策解读


一、民乐县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民乐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东临山丹县,南接青海省,西北与张掖市相连。南北长95km,东西宽73.8km,土地总面积3687.23k,县辖10个镇,分五大流域,分别为童子坝河流域、洪水河流域、海潮坝河流域、大堵麻河流域和苏油口河流域,共有17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2.4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66万人,城镇人口7.75万人。耕地面积96.1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4%,林地8.59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5.5%,草地14.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2016年)。

县境深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的祁连山洪积、冲积扇倾斜平原,属内陆河流域干旱荒漠自然景观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坡度南部山区10—30度,中部平原区2—5度,北部滩荒漠区地势平坦,坡度1.5—2度,海拔在1589—5027米之间,气候高寒、干旱、冷凉,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降水量少而且年内分布不均,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蒸发量也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0—7.6℃,年日照时数2592—2997.2小时,无霜期130天,全年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8 m/s,最大风力可达11级,风速16.3m/s,最小风力2—3级,风速2—4.6m/s,大风日数22天,沙尘暴日数达15天。年均降水量155—501mm左右,其中:南部祁连山区为400—600mm,中部平原区200—300mm,北部荒漠区155—223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具有春无雪、夏干旱、秋多水之特点,全县有7条主要河流和12条小沟小河,均发源于祁连山走廊南山北坡,年径流量可达4.21亿m3,高山北坡终年积雪,并发育为现代冰川,境内冰川面积1020h,是黑河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土壤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形成垂直水平地带,北部荒漠区为风沙土和灰棕漠土,土层30—120cm左右,颗粒细小,风蚀严重;中部农业灌溉区分布为灰漠土和灰钙土,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抗冲蚀能力差。南部沿山地带土壤为栗钙土和黑钙土,土层深1—3m,有机质含量高,质地较好;南部祁连山区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岭谷相间,土壤条件呈多样化,主要土类(亚类)有: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森林灰褐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等。因受人为干扰较小,其养分状况主要受自然因素支配,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2.31—4.7%,含氮量0.14—0.27%。速效氮119—158.6ppm,速效磷为10.9—25.6ppm,速效钾180—250ppm。土壤湿度较大,淋溶性较强。

由于降水稀少、土壤质地疏松、风大等特征及人口、资源及环境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因素,全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19万h,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3%,年均侵蚀模数50—300t/k,年流失泥沙总量41.28万t,水土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少量的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

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工程措施与生物、耕作措施相结合,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改善全县土地及山区面貌,抗御自然灾害,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林、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

民乐县由于受地形、水文、地质、地貌、土壤、气候及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县境内水土流失程度不同地时有发生,水土流失总面积达99340h,占总土地面积的26.94%。

民乐县水土流失面积分布较广泛,造成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县境内水土流失的区域、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候、径流分布及人类活动范围等特征,可将水土流失的形成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三种。侵蚀种类有面蚀、沟蚀、滑塌和风蚀沙化。在南部祁连山区及浅山丘陵地区,由于山区坡面陡峻,水源涵养能力差,植被稀疏,是水力侵蚀的主要发生区;沟蚀是面蚀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发生在浅山地区的沟头,沟底及河道两侧,虽分布面积较小,但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大,滑塌主要发生在库塘岸边及行洪河道两岸;中部农业灌溉区的田间土沟、土渠,因水流的冲蚀,发生滑塌,也是重力侵蚀的发生地;风蚀沙化则发生在北部风沙荒漠区,是风力侵蚀的重点地区。

根据水土流失的现状特征、沟壑密度、土壤特征等指标,将全县水土流失侵蚀分为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两级。微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区及沿山地带,年流失表土12.01万t,侵蚀模数100—200t/k·a,沟壑密度小于1km/k.a。

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中部农业耕作区和河谷沙滩及北部滩荒漠区,年流失表土25.47万t左右,侵蚀模数200--300 t/k·a。

1.童子坝河小流域

童子坝河小流域范围内经过人类长期把单纯向大自然索取作为维持自身生存的唯一途径,追求短期效益,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在区内程度不同地发生,这给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制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区内的水土流失为微—中度侵蚀,年侵蚀模数平均为150T/k,流失面积246.5k,占流域总面积的51.8%,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流域上游的径流汇集区和水库以上河段的河床两岸,流失面积148.5k;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童子坝河老河床消失区的北部风蚀荒漠地带,流失面积98k

2.大堵麻河小流域

大堵麻河小流域上游河流出山口以上20km至源头,有大片森林和茂盛的草原,植被覆盖率在75%左右,为水源涵养区,侵蚀轻微,年输沙量为0.56万t,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径流出山口浅山区、中部耕作区、下游北部荒漠风蚀区。水土流失主要形式有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滑坡)和水力侵蚀三种,其中以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危害最为严重。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严重,河源产水减少,土地荒漠化在区内程度不同地发生,经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流域下游荒漠区,流失面积94.5k;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水流出山口到中部耕作区,形成古河滩道26处13.46k,河流深切达13.3m,损毁土地0.043万h,沙土流失量达4.26万t;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出山口附近河谷两岸,尤其在瓦房城水库库区两岸,由于历史原因及修建水库,开采砂石土料,山坡植被稀少荒芜,两岸山体在遭遇暴雨、水库蓄水、地震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发生严重滑坡,并夹有泥石流产生,造成库区淤泥,影响水库输水洞安全,水库只能低水位运行,不能正常发挥水库效益,每年因此而少蓄水1460万m3,减少农业耕种面积0.17万h,同时也直接威胁着下游安全。

3.北部滩荒漠风蚀区

北部滩荒漠区内发生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入和农林场数目和规模的不断增加,人为对荒漠的开发日益加剧,移民无计划地开荒种植、拔青沤肥,铲草烧灰,施工单位的无方案采砂取土等各种因素,破坏了荒漠区原有的固沙植物,地表裸露,进一步加剧原有的风力侵蚀,风沙肆虐,埋填农田。埋压公路,每年春季都会发生连续数日的沙尘暴,给区内及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区内的风力侵蚀程度可分为三级;微度、轻度、中度。微度侵蚀主要发生在砾石戈壁滩,滩内地表以砾石为主,生长有零星适生草木,构成土壤的细小颗粒,经过数年来风力的搬运,已损失殆尽,年侵蚀量微乎其微;轻度侵蚀主要发生在原有林、草地带和耕地区,该区内夏季地表有植被覆盖,侵蚀甚微,但秋末至植物枝叶齐全为止的这段时间内,地表裸露,地表组成物质细小,风力侵蚀较为严重,年侵蚀模数50-100t/k.a;中度侵蚀主要发生在小型移动沙丘出现的风沙区,该区内地表植被覆盖为零,地表为易于搬运的微小颗粒组成,风速4.2m/s,常有新月型移动沙丘出现,也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源地,年侵蚀模数100-200t/k.a。

北部滩荒漠风蚀区内主要以轻、中度风力侵蚀为主,平均每年因风力搬运而使该区域内地表流失土层深度为0.3cm,轻、中度侵蚀面积3.03万h,占全风蚀区面积的66.1% 。每年因沙丘移动而填埋公路平均为2次,填压农田耕地0.047万h,严重影响交通和荒漠区边缘农民的农业生产。

(三)水土保持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于50年代开始了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封沙育林、平整土地等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活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由单项措施的分散治理到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认真执行“草、灌、乔”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集中治理和连片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齐抓,以生物措施为主,大力开展种草种树,治坡、治滩与治沟,绿化荒山荒坡,治理河床沟谷,提高植被覆盖率,是自然面貌有了一个大的改观。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提高我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益,修建中小型水库7座库容7040万m3,自2000年以来我县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肃省黄河流域黑河支流民乐县童子坝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分五年实施,截至2005年批复实施四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3 hm²;2012年又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肃省内陆河流域黑河支流民乐县童子坝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其中修建防护堤130m,建设施工道路5.0km,新建管理房62.5m²,营造水保林110.0hm²,种草80.0hm²,封禁治理323.0hm²;自2009年-2015年,我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3.58km²,其中:土地平整5294hm²,修建排灌渠315.698km,修建道路321.528km,平整高标准农田80.74km²;自2009年-2015年,实施治理项目封禁治理23141hm²,种植经果林2136hm²。2016年共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45027亩,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264100亩,四旁植树139万株,年末实有育苗面积179728亩,其中本年新育面积3329亩。

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加强,对防风固沙、减少水力侵蚀,减轻自然灾害,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全县农林牧副等各行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总体规划

(一)规划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制定工程防治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时必须以威胁区、人口居住区为主。

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原则。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道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 、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速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治理进度。

规划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批准的有关规定。

(二)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基础数据以2011年推算),规划水平年为2016年,中期2020年,远期2025年

三、近远期规划项目

(一)童子坝河流域治理项目

计划在民乐县童子坝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建设机耕道路21km,营造水保林60h、退耕还林还草67h、封禁治理326、修建防护坝33.33km。打机井1。秦庄、土关、至马营一线山地陡坡区退耕种草,退耕造林,封禁治理,设置围栏;沿老河床两岸以退耕造林种草为主;老河床东岸的原有耕地以旱地改水地进行治理;在居民用地区域和渠、路沿线以栽植树木为主;防护坝在童子坝西干渠八卦支以下老河床两岸修建。

估算总投资1076万元。计划国家投资8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76万元。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粮食总产量将由治理前的3283万kg提高到5173万kg,总收入可增加1890万kg;农业总产值由原来的16755万元提高到19387万元,总收入可增加2632万元;人均粮食产量可由原来的455.9kg增加到546.8kg。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实施,项目区内的植被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修复,植被的种类、种群数量和生物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将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预计项目区可建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将由58%提高到75%,林木保存率达93%,苗木成活率达到88%,拦蓄地表径流、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水保林的营造,可减少空气中的沙尘,改善区域小气候。

(二)大堵麻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

计划在大堵麻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区治理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平方公里,水保林4.8平方公里,防风固沙林带0.6平方公里,种草1.5平方公里,禁封治理8.7平方公里。

规划投资1209万元。计划国家投资9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6万元。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实施,项目区内的植被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修复,植被的种类、种群数量和生物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将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预计项目区可建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将由58%提高到75%,林木保存率达93%,苗木成活率达到88%,拦蓄地表径流、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水保林的营造,可减少空气中的沙尘,改善区域小气候。

(三)马蹄河水土保持治理项目

马蹄河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130h,其中:封禁治理面积600h,水保林面积100h,防风固沙林面积80h,人工种草200h,坡改梯面积150h,新建引水渠道3.8km,修建田间道路12km,防洪埂4km,排洪沟15km,谷坊10座。

马蹄河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概算总投资1308.23万元。该项目计划申请国家投资915.7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92.47万元。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水土保持林和固沙林180h,草地200h。将在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恢复、局部环境建设与改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当各种措施充分发挥效益时,流域内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风沙漫延可基本控制住,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得到减轻,沙土流失量可减少1150T/k,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将得到不断地提高。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完成,种草200h,亩产干草按500kg计,年可产优质饲草150万kg,可增畜牧业产值78万元。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漠风蚀区内林草面积增加,植被衍生,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70%,林木保存率达92%以上,苗木成活率达86%以上;重点水土流失面积由修复前的5845h减少为修复后的2196h,生态修复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2800--6500t/k下降到治理后的250--1500t/k

(四)北部滩风沙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

项目区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0k,修建引水渠2km,新打机井10眼,新栽防风固沙林180k, 人工植被工程290k, 生态自然修复工程1000k, 高效生态农业工程150k

北部滩荒漠风蚀项目区概算总投资1088万元。该项目计划申请国家投资78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万元。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防风固沙林180k,草地1290k。将在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恢复、局部环境建设与改善等方面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当各种措施充分发挥效益时,水土流失面积由修复前的 353k减少为修复后的144k。生态修复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2800-6500t/k下降到治理250-1500t/k

(五)2017-2018年洪水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

2017年实施洪水河小流域项目,治理内容:新建蓄水池1座,铺设输水管道3.7公里,建成喷灌工程137.1亩,滴灌工程63.8亩;种植乔木4722株,灌木18000株,种草面积137.1亩;封育面积19.12公顷,配置围栏设施2.1公里。新建城区段排洪渠2.5公里,尾水段护坦50米,溢流坝1座,疏浚河道7.5公里。2018年实施童子坝河流域治理项目124.67h,治理内容:完成护岸12.242km,河道疏浚10.5km;完成水保林灌溉渠道5.72km,管理路8.05km,支斗分水闸1座,量水槽1座,蓄水池1座,喷灌422亩;水土保持造林工程88.10h,种植乔木28839株,灌木172584株;水土保持种草工程30.37h;封禁治理面积124.67h。2018年洪水河小流域项目,治理流域为海潮坝河、小堵麻河、大堵麻河三个流域14个片区,治理面积 743.68公顷,主要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措施综合治理。其中:新建护岸3.7公里,水保林灌溉管灌工程94.31公里、管理道路22.51公里,河道清理13.98公里;种植乔木林面积62.26公顷,灌木林面积593.67公顷;封育面积743.68公顷,配置围栏设施81.2公里,制作安设宣传牌51块,封禁标志牌71块,禁采标志牌84块。2018年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7.82k,治理内容:林草措施治理面积9.59h(栽植乔木林2.19h,灌木林7.4h);生态修复封育面积7.72h,围栏长76.022km(包括林草措施围栏封育保护)。

(六)2019年洪水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

2019年主要在洪水河、马蹄河、玉带河流域,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措施综合治理总面积403.88公顷,项目计划新建水保林灌溉管灌工程34.52公里、水保林灌溉滴管工程1.16公里,铺设滴灌带17.876公里、进水池6座、蓄水池1座,管理道路1.064公里,河道清理2.5公里;栽植水保林面积294.16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108.65公顷,灌木林面积185.51公顷;封育面积403.88公顷、封禁围栏53.858公里、制作安设宣传牌158块、封禁标志牌118块、项目简介牌6座。

四、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及综合治理等。它需要政府各部门通力协作,真正从山、水、田、林、路全面合理规划,切实调动水利、水保、林业、农业、公路等有关部门真抓实干,相互协作。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实施,项目区内的植被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修复,植被的种类、种群数量和生物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将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拦蓄地表径流、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

经过治理,项目区实施人工造林和围栏封育后,有利于林带的生长。通过围栏禁牧将使林草地得到合理的修复,有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水保林的营造,可减少空气中的沙尘,改善区域小气候。可使各治理流域生态建设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封育林草、人工造林后,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使土地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可发展绿色畜牧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改善农村投资环境,繁荣农村市场,加快脱贫致富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除地区差别,促进全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到2020年,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实施生态修复,实施生态修复面积77.38平方公里。在坚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实施及时、准确、持续的监测。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立生态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有效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从而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初步实现良性循环,农、林、牧、副各业持续、提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