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纲要

民乐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索引号 620722028/2022-0014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林草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林草局
生成日期 2011-05-20 11:12:46 是否有效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党十七大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林业“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退耕还林工程。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启动实施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31.7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6.5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7万亩,封滩育林2.5万亩。工程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76个村和13个机关园林场,退耕农户8694户,人口38784人。通过8年来的建设,使我县34.5万亩的坡耕地、沙化耕地、低产田和宜林荒山荒地恢复为有林地或灌木林地,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国家已向我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2亿元。

2.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该工程截至2009年底共完成建设任务5.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5万亩、封育2.3万亩,工程完成总投资627万元。三北工程建设使我县村镇绿化、农田林网、防沙治沙、沙棘基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成绿色通道164公里,优质沙棘基地3万亩,北部风沙前沿防护林网初步建成,防护效益日趋显著,形成了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

3.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项目。全县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35.5万亩,截至2009年完成投资0万元,使北部滩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与保护,经过几年的封禁管护,植被覆盖度平均达到了35%以上,提高森林覆盖率5%以上。

4.天然林保护工程。“十一五”期间,县境内祁连山区天然林全部纳入天保工程范围,建设总面积89万亩,有效管护面积45.5万亩,共完成封山育林2.4万亩、更新造林0.8万亩,该工程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县境内祁连山区89万亩林地,完成总投资450万元。

(二)林业产业建设快速发展

1.优质果品基地初具规模。至2009年,全县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2.6万亩,结果面积5.9万亩,年产量达2.95万吨,产值4600多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益达385元左右,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9.1%。围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将发展设施葡萄、沙棘等特色林果产业作为突破口,新发展温室葡萄650亩,建成连片50亩以上示范点12个。同时,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组建葡萄专业协会,推动我县特色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2.特色林地养殖业发展迅猛。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的支撑下,全县积极发展林地养殖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09年底,共建设林地特色养殖项目21项,建立科技示范点10个,引进了肉鸽、鸳鸯、鹌鹑、野鸭等品种,年出栏10万只以上。

3.生态旅游业得到突出发展。2009年,旅游收入达到450万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  

(三)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得到加强

1.林业科技事业有新的进步。共取得16项林业科技成果,形成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完善了县乡科技推广体系。2.林木种苗建设得到加强。到2009年底,建设苗木生产基地4处,良种基地1处、采种基地1处,全面完成供种供苗任务,良种使用率达到 90 %,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35%。3.基层林业工作站得到巩固。全县已建林业工作站 11 个,强化了管理、组织、指导、服务的职能。4.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得到提高。5.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新成立防治检疫站1个,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 5 %以下,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6.林业执法体系逐步完善,林业案件查处率不断提高。7.林业信息网络和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顺利开展,相关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二、林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为重点,坚持加快发展抓项目,促进增收抓产业,体制创新抓改革,资源管护抓执法,构筑以森林和湿地生态体系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建立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适时高效的林业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工程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分类经营、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的原则。

3.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全社会参与建设林业的原则。

5.坚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实现兴林富民的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林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县林业“十二五”总体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全县林地面积扩大到12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13.31%提高到19%,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缓解,林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三、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区域布局

依据我县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林业发展区域布局坚持“南保、中扩、北治”的方针。在南部祁连山及浅山沿山区,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在中部绿洲农业区,以农田林网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种苗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林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农田林网建设、林业生态小康村建设、经济林基地建设和乡镇、村屯绿化美化步伐,扩大绿洲农业区,增强林业生态综合效益;在北部风沙区,以沙漠化治理为重点,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建设,通过工程化措施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被和大面积的封沙(滩)育林,提高林草覆盖率,控制沙化扩大趋势,改善生态环境。

(二)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抓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五大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造林,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

1.退耕还林工程。以坡度在15度以上的山旱坡耕地和沙化地为重点,大力营造生态林,适当定植经济林。积极发展林草、林畜、林药、林禽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计划2006-2010年完成退耕还林6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2万亩,荒山造林1万亩,封育20万亩。

2.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保护天然林和封山禁牧为重点,保护、恢复和发展大河口林区森林资源,增强水源涵养功能。2006-2010年计划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更新造林1万亩,管护面积达到89万亩。

3.“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以渠路绿化、生态工业园区绿化和封滩禁牧为重点,坚持“先易后难、先纵后横、林跟路走、林跟渠走、水跟林走”的原则,加快林网建设步伐;以围栏封沙(滩)育林为主,保护和恢复天然沙生植被。2006-2010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封沙(滩)育林16.5万亩,生态小康村绿化15个,渠路绿化150公里;2011-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9万亩,封滩育林30万亩,生态小康村绿化237个,渠路绿化300公里;2021-2050年完成营造林100万亩。

4.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结合国家实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湿地保护与建设等项目。新建永固东湖湿地保护区1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1个,不断扩大实地保护面积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

5.良种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加大对林木良种项目的争取、建设力度,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积极引进、培育林木新品种,夯实林业发展基础。重点对沙棘、鬼箭锦鸡儿、祁连圆柏、杨树以及风景绿化苗木进行培育。加大标准化苗圃种苗培育力度,生产出适合县域气候条件的各类苗木,为造林绿化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6.生态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掌握国家投资导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争取林业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公安队伍体系建设、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利用、林业技术培训工程、国营场圃扶贫等项目,力争早争取,早建设,为全县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四、“十二五”期间建设重点与要求

(一)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1.搞好五大工程,全面推动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切实搞好通道绿化、乡镇村屯绿化美化和生态小康村建设;抓好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调整,完成生态公益林的林分改造、补植,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等级。到2010年,使全县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2.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加强全民义务植树的宣传教育,强化公民义务植树的意识;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全面实行义务植树制度化和基地化,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把义务植树与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等项目以及城市绿化、美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义务植树的成效。按照规定对未履行义务的适龄公民征收绿化费,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不按时缴交绿化费的,由财政代扣,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个体业主履行绿化义务。““十一五””期间,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各镇每年办1--2个义务植树基地。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建成林业基地、林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主要抓好优质梨、杂果、大果沙棘、仁用杏基地建设和果汁加工、退耕还林地内特色禽类养殖和加工等项目,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十一五”期间,建设经济林基地10万亩,年产量4000吨以上果汁加工企业1-2个;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特色禽类养殖场2个;发展种苗、花卉基地4000亩,年出圃苗木、花卉2000万株;在旅游业方面,重点抓好海潮坝森林公园和扁都口风景区建设。

(三)森林防护体系建设

1.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木材采伐限额、采伐迹地更新制度,落实中幼林封山育林,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木材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木材流通违法活动;开展林地普查,建立林地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林地权属管理。

2.森林公安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全体干警进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为林业保驾护航。

3.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抓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消防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测、监测系统,"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提高山区森林防火队伍和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川区乡镇防火队伍和设施设备建设,提高预测、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综合能力。 

4.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重点是加强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病虫害情报档案和数据库,掌握全县病虫害动态,预测短、中、长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定期发布预报,准确及时发布警报,提供防治决策依据;对危害严重的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5.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项目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业发展。

(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科技服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普及林业高新技术,加快科技兴林步伐。加强县、乡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林业科技人员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原则,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林业承包、技术咨询,抓好科技示范点和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增加林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加强林木良种引进和繁育,重视优良树种的选育;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群众的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县林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

2.林业工作站建设。巩固林业站的达标成果,配置设施设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

五、“十二五”期间重点林业工程项目 

(一)生态工程项目

1.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封山(沙)育林10万亩。补植补造6万亩,建立科技示范点10个,培训林农20000人次。工程总投资27350万元。

2.“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以荒漠化和沙化治理为重点,规划任务为人工造林5万亩,封育20万亩,五年需要国家投入740万元。其中:

(1)防沙治沙工程。总建设规模3万亩。其中在绿洲与沙缘相接地带,重点风沙区等区域,营造以红柳、花棒、梭梭等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3万亩,在天然植被较好,生态区位相对重要的石岗墩滩实施封育20万亩。

(2)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采取新植和更新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1.5万亩,将我县建成省级农田林网建设示范县。

(3)退化林分改造。采取更新、补植和加强管护等措施,加快对全县退化林分实施改造,用五年时间,完成退化林分改造5万亩。

3.城市绿化及林业生态村镇建设工程。以城区绿化、乡(镇)所在地和村社居民点绿化为主,加大居民点绿化,规划建设任务2万亩。其中建设林业生态小康村镇80个,护村林1.4万亩;护路林0.6万亩,总投资3200万元。

(二)森林资源保护

1.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更新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配套完善防火设施、管理体系等,总投资4800万元。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的面积达到60万亩,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

3.民乐县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办公用房200m2,旧房改造640m2,配备护林防火各种装备,共需要投入资金433.52万元。

4.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重点是加强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病虫害情报档案和数据库,掌握全县病虫害动态,预测短、中、长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定期发布预报,准确及时发布警报,提供防治决策依据;对危害严重的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重点对青杨天牛、黄斑性天牛、苹果蠹蛾的防治。规划防治面积120万亩,投资6000万元。

5.森林公安三基建设工程。包括:公安三级网视频会议传输系统建设;基层派出所基础业务建设;公安交通专项工作补助经费;金盾工程网络建设;刑事科学三级技术室建设;刑事侦查大队正规化建设,总投资600万元。

(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

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2万亩,种植牧草、中药材5万亩,建设沙棘基地20万亩,总投资1.2亿元。

2.特色林果产业项目。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新植和低效林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巩固扩大设施葡萄、优质梨、优质杂果、仁用杏、沙棘等6大果品生产基地,新增面积18.2万亩, 其中设施葡萄基地0.2万亩、优质梨基地5万亩、优质杂果基地2万亩、仁用杏基地1万亩、大果沙棘基地1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果品年总产量2500万公斤,年产值达2亿元。投资18200万元。

3.种苗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对林木良种项目的争取、建设力度,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积极引进、培育林木新品种,夯实林业发展基础。重点对沙棘、鬼箭锦鸡儿、祁连圆柏、杨树以及风景绿化苗木进行培育。加大标准化苗圃种苗培育力度,生产出适合县域气候条件的各类苗木,为造林绿化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1个,面积0.4万亩;投资1200万元。

4.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建设青海云杉良种采种基地1个,面积0.6万亩;祁连圆柏良种采种基地1个,面积0.9万亩。对母树林进行抚育和集约经营管理,病虫害防治,优良林分选择,子代林测定,建设种子调制室,物资材料库,种子检验室,晾晒场,林道等,购置种子检验设备,采种机械、种子加工设备。总投资800万元。

5.森林旅游项目。以海潮坝森林公园建设、扁都口风景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总投资5000万元。

6.果品加工项目。采取政策引导、国家扶持,以集体和个体经营为主的措施,以浓缩果汁为主导产品,综合开发苹果梨、沙棘等加工产品,建成年生产5000吨的果汁生产线一条。

(四)林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林业宣传、教育、培训工程。“十二五”期间,一是积极鼓励在职职工参加林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提高林业职工素质。二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进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农民群众的脱贫增收提供智力保障。五年总计培训职工及农林技术员30万人。总投资150万元。

2.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十二五”期间,继续扩大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建成林业科技及林产品信息服务网络,推广林业科技项目15项,引进林业实用技术、林果新品种30个,投资200万元。

3.国有林场扶贫项目。“十二五”期间,逐步完善林场基础设施,开展以种养业为主的国有林场多种经营工作,促进林场经济发展,加快4个国有林场脱贫致富步伐,规划完成国有林场危房改造80户、新建改建林区道路65公里,解决林场用水安全建设等项目,完善林场基础设施,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总投资420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1.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支持林业发展。根据加快林业发展的需要,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各级政府的林业行政机构建设。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要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2.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制。按照《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对本地区林业工作全面负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县、乡政府要将林业建设主要指标纳入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各级人大监督执行。责任制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县委对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重大毁林案件和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对任期内在林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由县委、县政府予以表彰;对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3.广泛宣传,开创全社会办林业的新局面。各新闻媒体要把林业做为公益宣传事业,加强宣传报道,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要使广大公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事关生存与发展,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和发展人类文明,进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全社会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社会办林业的机制。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义务植树要实行属地管理,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社会团体、外商和群众造林,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格局。

(二)全面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1.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全面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坡耕地、沙化退化耕地、低产田以及生态区位比较重要区域的退耕还林工程,完善和落实责任制,严格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及时兑现政策,保护和调动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农田防护林建设。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立不同级别、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救护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站和野生动植物监测点以及湿地保护区。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完善管护合同,落实管护经营责任制。同时要抓好林业生态小康村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生态工程,提高工程质量。

2.尽快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要从人的因素和林区最小单位开始,狠抓森林保护责任机制的落实。要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森林保护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教育责任及相关责任的追究制度,强化森林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检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森林保护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含量,使森林保护工作逐步向现代化跨越。对重点火险、森林病虫害、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要从源头入手,研究治本措施。要研究探索森林火灾保险机制,将森林防火纳入财产保险范畴。

(三)深化林业改革

1.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鼓励各种社会主体依法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激活各种利益主体,促进外部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流动。

2.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科学合理划定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措施。公益林要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商品林要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要按事权划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管护。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和境外投资者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可以单独或合伙从事造林和育苗,其收益归个人所有。鼓励城镇下岗职工从事林业开发。鼓励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采取租赁、承包、划拨等形式,利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开展造林绿化;鼓励单位和个人自愿认领荒山、荒地、荒滩,义务营造生态公益林,或者无偿认护树木,培育森林。。

(四)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继续巩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接续产业和非林非木产业,提高资源深度开发能力,尽快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基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商品林基地和支柱产业项目建设。坚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善企业规模经济状况,搞好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把企业改革与改造、改组、改制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调整不合理生产力布局,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及各项生产要素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推进林产品加工、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升级,使林业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林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

(五)强化政策保证,加大建设投入

 我县林业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全县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因而社会公益性很强。按照国家规定,生态林业建设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和事权划分的原则,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县财政预算,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资金投入主渠道。在林业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重视的有利机遇,加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筹集更多资金发展林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和各乡镇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征收的育林费、森林植物检疫费和林地占用费等,要严格按有关规定专项用于林业生产。四是大力发展私有林业、民营林业,积极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多种形式的林业联合与合作,扶持和引导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形式兴办林业经济实体,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发展林业,建立起能够真正体现“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要求的,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类投入主体积极参与造林绿化的政策。

(六)加强管理,提升林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1.落实科技兴林战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办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产销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开发林木良种选育、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森林火灾管理与控制、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林业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等。大力普及林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对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重奖。

2.加强依法治林。认真抓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依法查处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生产经营林木种子、非法经营加工木材和非法运输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3.严格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一是按照重点突破、工程带动的原则,重点抓好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此带动全县国土绿化进程。二是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管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公示制等制度,实行按项目设计,按设计施工,按设计验收,做到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三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投资效益。四是强化信息管理。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林木生长状态、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和反馈,使重点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4.加强机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根据加快林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行政管理体系、森林资源监督体系、林业动态监测体系、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公益性林业事业机构,稳定林业职工队伍,保证其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业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林业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质量,推动全县林业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实现生态立县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