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620722039/2025-00053 | 发文字号 |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
| 公开形式 | 责任部门 | ||
| 生成日期 | 2025-11-03 15:05:22 | 是否有效 | 
为全面完善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与综合竞争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2026-2031年)》,结合景区发展实际,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制定了《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6—2028年)》,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在2025年11月7日前,通过电话方式提出意见。
联系人:韩英 联系电话:15593670882
附件:《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6—2028年)》(征求意见稿)
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11月3日
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6—2028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完善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与综合竞争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2026-2031年)》,结合景区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扁都口景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打造全域、全季、全要素、全业态综合性旅游景区为核心,以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创新业态、提升服务为重点,大力实施景区改造提升,推动景区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等多元化复合型转变,实现景区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力争将景区打造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为民乐县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重点任务
锚定“特色化塑造品牌、精品化打造线路、融合化丰富业态、多元化催生消费”四大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景区改造提升,持续擦亮“田园民乐”品牌名片。为保障目标落地,2026-2028年计划投入1.6亿元,重点规划建设以下四项工程。
(一)实施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工程
1.打造景区游客核心服务枢纽。对炒面庄村四组游客中心前5户未搬迁农户实施搬迁安置工作。征收游客中心周边土地30亩,扩建40000平方米大型生态停车场,同步配套建设景观小品及绿化工程。依据《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对新建游客中心进行标准化布展,科学划分功能区域,配齐设施设备,陈列旅游商品,全面完善服务功能体系。在游客中心南侧建设旅游摆渡服务站,设置遮阳避雨候车亭,配备休憩设施,购置电瓶车2辆、小火车1列,满足游客便捷代步需求。集中打造集票务销售、游客休憩集散、摆渡服务、旅游商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枢纽。(牵头单位:南丰镇、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优化景区内部游览动线建设。在沙咀口河南支干渠上架设跨渠桥梁1座(长50米、宽6米),实现三、四组区域通车贯通,同步配套建设安全防护设施。新建炒面庄四组(游客中心)至汽车旅馆处沥青观光车道1条(长3200米、宽5米)及小火车专用道1条(长2000米,宽3米),形成景区南北与各服务节点的高效串联通道。沿大斗哇山脚建设3900米环形观光木栈道,配套建设观景凉亭5处(单处面积约120平方米),为游客提供休憩、观景、冷饮补给等综合服务,满足游客途中多样化体验需求。在现有跑马道基础上,新增素土马匹专用道2000米,设置马道安全围栏4000米,丰富马术体验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与景区的互动性,全面完善游线功能覆盖体系。(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南丰镇)
3.打造油菜花海特色景观带。遵循“保证面积、稳定区域、连片种植”原则,细化分解油菜种植任务,扁都口景区统筹流转山丹马场 4000 亩土地以及自驾游营地以北、炒面庄一组以南区域的 2500 亩土地连片规划种植油菜花海,形成规模化花海景观。引导沿线乡镇在县城以南227线沿线区域同步推进油菜花连片种植,合力打造“万顷油菜花海”金色观光带,有效拓展景观观赏空间维度。依据“差异化、可观赏性”原则,创新景观设计形式,打造大地艺术景观,常态化种植“金色田园・魅力民乐”“丝路花海・传奇扁都”“心心相印”大地艺术景观,强化景观文化辨识度与内涵,提升景区文旅综合竞争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南丰镇、永固镇、洪水镇)
4.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对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内现有66座坟墓实施迁移。对自驾游营地停车场实施铺砖维修工程,完善绿化景观及给排水系统,新增充电桩10个,提升游客服务保障能力,增强景区游客接纳容量。(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南丰镇)
(二)实施景区高质量项目建设工程
5.建设扁都口滑雪场。聚焦景区冬季旅游产品短板,充分挖掘祁连山区域资源潜力,投资建设扁都口滑雪场,打造滑雪服务中心与雪地游乐区两大功能板块。建设初级、中级、高级滑雪道及雪圈道,同步配备滑雪缆车、魔毯等专业设备,提供游客咨询、装备租赁、专属接待等一站式服务。开发雪地摩托、雪地坦克、雪地露营等多元化雪地游乐项目,丰富冬季旅游业态,塑造“冬玩滑雪”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景区冬季吸引力,助力实现四季旅游均衡发展目标。(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南丰镇)
6.打造低空飞行体验基地。依托现有低空飞行项目基础,系统推进低空飞行基地标准化建设。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直升机停机坪、热气球起降场等设施,配套通信、导航、气象等必要设备,购置符合安全标准的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等低空飞行装备,完善游客咨询、报名、培训、接待等一站式服务及休息、储物等配套设施,组建专业飞行运营团队与安全保障团队,开展开发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动力伞飞行等项目,让游客以全新视角欣赏景区美景,打造低空观光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景区吸引力与竞争力。(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
7.创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民乐段扁都口入口社区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项目建设,开发祁连山动植物认知、生态保护实践、丝路文化探寻等特色研学课程,打造集科普教育、实践体验、研学旅行为一体的专业化研学教育基地。将扁都峡谷、黑风洞、娘娘坟、石佛崖岩画、诸葛碑等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融入研学课程,开发户外拓展、励志教育等主题研学旅游产品。配备专业研学导师团队,完善木屋餐饮、汽车旅馆星空房休憩等配套服务设施,制定标准化研学服务流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及研学团体多样化服务需求,有效提升景区文化教育价值与综合吸引力。(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团县委、县教育局)
8.推进炒面庄和美乡村建设。依据《民乐县南丰镇炒面庄村庄建设规划(2025-2035 年)》,对炒面庄游客中心以南村庄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要道路景观及村庄集中居住区民居,配套建设口袋公园和骑行驿站,铺设贯通一至五组的主街道路,全面改善乡村居住与游览环境。推动停车场内商业街功能逐步下移,在村庄核心区域打造炒面庄民俗文化街,集中售卖地方特色小吃与旅游商品,形成规模化消费场景与文化体验空间。依托现有民居资源,引导村民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打造农家乐组团10户、旅游民宿20户,完善特色接待设施,建设榨油坊、菜籽油加工坊、中药草房及剪纸坊、草编坊等体验式工坊,还原乡村传统生活场景,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从“颜值”提升向“价值”全面升级。(牵头单位:南丰镇、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林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三)实施景区业态产品融合升级工程
9.升级“景区+演艺”沉浸式体验模式。深入挖掘地方历史脉络,将本土文化底蕴与自然景观特色有机融入演艺内容,推动《八仙灯会》《辉映扁都》两大沉浸式实景演出品质焕新。增设“剧情式互动旅拍”环节,提供妆造与特色服饰租售服务,让游客在参与中定格专属文旅记忆。创排非遗主题皮影戏《王进宝鞭扫大草滩》,纳入景区常态化演出体系,以多元演艺丰富体验层次,增强景区文化吸引力与游客参与感。(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民发集团)
10.深化“非遗+文创”融合发展模式。系统整合皮影戏、顶碗舞、木塑画等地方非遗项目,纳入景区常态化展演。设立非遗体验工坊,配备传承人现场指导,开展皮影雕刻、木塑彩绘等互动活动,沉浸式体验非遗创作乐趣。深度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推出皮影纹样饰品、木塑画摆件、顶碗舞元素手伴、罐罐茶等特色商品,搭建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构建“观赏—体验—消费”闭环,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民发集团)
11.创新“露营+夜游”特色体验模式。完善住宿设施体系,升级汽车旅馆硬件,优化客房舒适度与功能,细化星空房服务,配备观星设备与主题软装,营造“躺在床上看星空”的浪漫氛围。提升胶囊茶舱体验,增设茶饮自助区与休憩小景,满足游客轻量住宿需求。依托住宿区打造夜间灯光步道,结合星空音乐会、篝火晚会等活动,推出“夜探自然”主题体验,引导游客观察夜间生态,形成“住宿+休闲+体验”夜游闭环,增强夜间停留意愿,激活景区夜经济。(牵头单位: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12.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产品。深度挖掘红西路军革命历史,重点开发扁都口红军路,生动还原王震将军挥师翻越扁都口、解放民乐的艰苦卓绝历程。规划修建王震将军雕塑,以具象化载体传承革命精神,丰富红色景观层次。积极对接上级文旅部门,争取将该红色旅游项目纳入张掖市红色旅游体系,借力区域红色旅游资源联动,提升产品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兼具教育意义与游览价值的红色文旅标杆。(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13.举办特色文体节会赛事活动。策划举办“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扁都口油菜花会”“小吃大赛”等特色节会,争取自行车赛、广场舞大赛、企业家健步走等国家级省级赛事落地景区。结合传统节日与宣传日,开展文化进景区惠民活动。鼓励涉旅企事业单位按季节开展民俗文化、徒步越野、篝火晚会、露营大会等文体旅活动。强化与国家省市部门对接,争引观摩考察、采风写生等活动,持续提升扁都口景区知名度与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民发集团)
(四)实施文旅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14.强化景区综合管理效能。实行“所有体验项目景区统一收费管理”机制,规范消费流程、明确利益分成。结合游客多元需求推出景区套票,整合骑马、小火车、低空飞行、三缘博物馆等核心项目,实现“一票通享”便利,增强项目联动性。规范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专人分区负责车辆引导,保障出入畅通。完善旅游厕所管理机制,正常开放第三卫生间与残疾人卫生间,专职保洁每日清洁,提升厕所整洁度。(牵头单位: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15.加强文旅人才引进培养。围绕景区项目策划、数字创意、营销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团队,加快培养懂开发、懂市场、懂营销的旅游经营管理队伍。邀请学者开展专题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摊贩进行服务礼仪、职业道德、沟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与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发集团)
16.深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加强马匹摊贩管控,健全骑马体验、旅游购物等产品的服务标准,推行统一备案管理制度,所有服务明码标价、收费合理,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景区驻点执法机制,对服务意识薄弱、拒不服从管理且引发游客投诉的摊贩,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全力营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安全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游客出行满意度。(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民发集团;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南丰镇)
17.全力推进文旅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国内省内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知名旅游集团与优质管理服务品牌企业,积极探索股权投资、品牌合作、运行托管等多元化合作模式,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为扁都口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稳定融资平台。聚焦景区业态短板与升级需求,重点引进专业冰雪运营企业、高品质康养度假类企业,借助专业团队的运营经验与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体系,助力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民发集团)
三、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扁都口景区改造提升对全县文旅产业升级的关键意义,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人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明确分工、细化流程,确保任务层层落实无脱节。要强化政策支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倾斜景区项目,将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拓宽用地渠道,统筹人才引进、创业扶持政策,为景区提供智力支撑。要做好项目谋划,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与专项债券领域,储备争引项目充实景区业态,建立“重点项目库+联审联批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及时解决审批、用地、资金等难题,保障项目高效推进。要严格督导考核。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督查考核,对重点项目实行季度督导,落实“工作项目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挂图作战、跟踪问效,确保“干一件、成一件”。